-
2023-06-13高嶺土檢測,高嶺土第三方成分檢測機構報告
-
2023-06-13童車檢測,童車檢測機構,童車第三方檢測中心
-
2023-06-13離子交換樹脂檢測
-
2023-06-13垃圾成分檢測
-
2023-06-13電池檢測機構
再生砂檢測:從樣品特性到全面質量控制
再生砂,作為鑄造、建筑等行業中資源循環利用的關鍵一環,其品質直接影響終產品的性能與生產成本。要確保再生砂符合使用要求,一套科學、規范的檢測流程必不可少。本文將系統介紹再生砂檢測的核心內容,重點關注樣品特性及檢測方法與指標。
一、 認識再生砂樣品
再生砂并非均一物質,其特性高度依賴于其“前世今生”。深入了解樣品本身是檢測的前提:
-
來源與工藝:
- 母材類型: 樣品源自哪種鑄造工藝(如粘土砂、樹脂砂、水玻璃砂等)?這對殘留粘結劑、灼燒減量等指標影響巨大。
- 再生工藝: 樣品經過何種再生處理(如機械摩擦再生、熱法再生、聯合再生等)?不同工藝去除粘結劑殘留、微粉和鐵豆的效率差異顯著。
- 循環次數: 砂粒經過了多少次鑄造-再生循環?循環次數增加通常意味著砂粒細化、角形系數改變、雜質積累。
-
外觀與初步特性:
- 顏色: 相比新砂,再生砂常呈現更深(如灰黑、褐黃),源于殘留碳、金屬氧化物或高溫燒結。
- 氣味: 可能殘留微弱的有機物氣味(如樹脂砂再生砂)。
- 手感: 初步判斷顆粒粗細、均勻度及是否存在明顯結塊、粉塵過多或濕黏現象。
- 雜質可視性: 肉眼或放大鏡觀察是否存在明顯的鐵豆、芯骨碎片、未再生砂團、木屑等大塊雜質。
-
取樣代表性:
- 關鍵原則: 檢測結果的有效性首先取決于樣品的代表性。需采用標準取樣方法(如錐形四分法、分層隨機取樣法)。
- 取樣點: 應在再生砂處理流程的關鍵節點(如再生設備出口、砂庫不同位置、混砂機入口)及不同時間段取樣,覆蓋批次內可能的不均勻性。
- 樣品量: 滿足各項檢測所需的足夠量,并預留備份。
二、 再生砂核心檢測內容與方法
再生砂檢測旨在全方位評估其物理性能、化學組成及工藝適用性,確保其能滿足特定生產的質量要求。
-
粒度分析與顆粒特性:
- 檢測目的: 評估砂粒尺寸分布(AFS細度數或平均細度)、均勻性(粒度集中度)、顆粒形狀(角形系數),直接影響型砂緊實率、透氣性、強度及鑄件表面光潔度。
- 主要方法: 標準篩分法(干篩或濕篩),使用標準套篩(如6目-270目)及振篩機。
- 關鍵指標解讀:
- AFS細度數: 數值越高表示砂粒越細。再生砂細度可能因破碎而變細。
- 粒度分布: 觀察主峰位置及集中度,過寬分布或雙峰可能預示再生不均或混砂問題。
- 含泥量/微粉含量: 通過水洗法或專用儀器測定小于特定目數(如200目或270目)的細粉含量。再生砂微粉含量是關鍵控制指標,過高導致透氣性差、強度低、鑄件氣孔風險增加。
- 角形系數: 通過專用儀器(如流動時間法、圖像分析法)評估顆粒棱角多少。再生過程可能使砂粒棱角增加(角形系數增大),影響需水量和流動性。
-
灼燒減量:
- 檢測目的: 量化再生砂中殘留的有機物(樹脂、碳分、淀粉等)和結晶水含量。高LOI導致發氣量大,易引起鑄件氣孔、表面缺陷。
- 主要方法: 將烘干砂樣在高溫爐(如950-1000°C)中灼燒至恒重,計算質量損失百分比(%LOI)。這是再生砂關鍵的化學指標之一。
-
酸耗值或pH值:
- 檢測目的: 評估再生砂的堿性或酸性殘留。尤其對樹脂砂(特別是酸固化呋喃樹脂砂)至關重要,影響樹脂固化速度和終強度。
- 主要方法:
- 酸耗值: 中和一定量砂樣所需的標準酸(如0.1N HCl)體積(ml),常用滴定法。
- pH值: 測定砂樣與水混合后懸濁液的上清液pH值(需標準化水砂比和攪拌時間)。
-
金屬雜質含量:
- 檢測目的: 定量檢測殘留的鐵豆、鐵釘、芯骨碎片等金屬磁性雜質。這些雜質破壞砂粒均勻性,磨損設備,影響鑄件質量。
- 主要方法:
- 磁選法: 使用磁選設備(如磁力分選儀)分離磁性雜質,稱重計算百分比。
- 化學分析法或光譜法: 測定砂樣中總鐵含量(Fe%),作為輔助指標。
-
耐火度與燒結點:
- 檢測目的: 評估砂粒在高溫下的抗燒結、抗變形能力,影響高溫強度、潰散性和鑄件尺寸精度(尤其厚大件)。
- 主要方法: 標準高溫試驗爐,觀察砂粒在一定溫度和時間內燒結成塊的程度或測定其開始變形/燒結的溫度(燒結點)。
-
含水量:
- 檢測目的: 控制再生砂的干濕程度。過高水分影響粘結劑加入量和混砂效果;過低可能增加粉塵。
- 主要方法: 烘干失重法(如105-110°C烘干至恒重)。
-
強度測試(視終用途):
- 檢測目的: 當再生砂用于制備粘結型砂(如粘土砂)時,需測試其制備的標準試樣的濕態強度(抗壓、抗拉、抗剪)和干態強度,評估其復用潛力。
- 主要方法: 使用標準型砂強度試驗機。
-
檢測方案設計:
- 再生砂的檢測項目并非一成不變,需根據其來源工藝、再生方式、循環次數以及終用途進行定制。
- 核心必檢項: 粒度分布(含微粉)、灼燒減量(LOI)是幾乎所有再生砂都需要監控的核心指標。
- 按需選檢項:
- 樹脂砂再生:重點關注LOI、酸耗值/pH值、微粉含量。
- 粘土砂再生:除粒度和微粉外,需關注有效膨潤土含量、含水量及復用后的濕壓強度。
- 需要優異高溫性能的場合:檢測耐火度/燒結點。
- 對雜質要求嚴格的場合:加強金屬雜質檢測。
三、 質量控制與應用
建立再生砂的內控標準(嚴于國標/行標),根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再生工藝參數(如再生設備強度、風量、除塵效率、熱法再生溫度等),是保障再生砂品質穩定的關鍵。合格的再生砂應滿足:
- 物理性能穩定: 粒度分布合理,微粉含量低,顆粒形狀可控。
- 化學惰性高: LOI 低,酸耗值/pH值符合要求(特別是在樹脂砂中)。
- 雜質含量少: 金屬雜質、未再生團塊等得到有效清除。
- 滿足工藝需求: 具備足夠的耐火度、合適的需水量(反映在制備型砂時)和流動性。
結論:
再生砂檢測是實現其、高品質資源化利用的核心保障。深入理解樣品特性是檢測的基礎,系統化的物理、化學性能檢測則是科學評價其質量的依據。通過粒度分析、灼燒減量、酸耗值、微粉含量、金屬雜質等關鍵指標的把控,結合科學的取樣和針對性的檢測方案設計,鑄造及建材企業能夠有效監控再生砂性能,優化再生工藝,降低生產成本,提升產品質量,終推動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。
附錄:常見再生砂與天然砂關鍵指標對比示意表
特性指標 | 優質天然砂 (參考) | 合格再生砂 (目標范圍) | 說明 |
---|---|---|---|
AFS細度數 | 較穩定 (如50-70) | 可能偏高或波動 | 再生過程可能導致細化。需關注分布集中度。 |
微粉含量 (<200目) | < 1 - 2% | 嚴格控制 (如 < 0.5 - 1.0%) | 再生砂核心控制指標之一,過高是常見問題。 |
角形系數 | 較低 (較圓) | 通常較高 (棱角多) | 再生破碎導致棱角增加,影響流動性、需水量。 |
灼燒減量 (LOI) | < 0.5% | 嚴格控制 (目標 < 0.2 - 0.8%,視原粘結劑) | 樹脂砂再生核心指標。體現有機物殘留,過高致發氣量大。 |
酸耗值 (ml) | 低 (如 < 2-5) | 可能較高 | 樹脂砂再生關鍵指標,直接影響樹脂固化。目標值取決于原砂及粘結劑類型。 |
pH值 | 中性 (≈7) | 可能偏酸或偏堿 | 與酸耗值關聯,反映化學活性。 |
磁性雜質 | 極低 | 嚴格控制 (如 < 0.01 - 0.05%) | 再生砂常見問題,需有效去除。 |
含水量 | 低 (視儲存) | 低 (< 0.5%) | 再生砂通常要求干燥。 |
*(注:具體合格范圍需根據再生砂來源工藝、終用途制定嚴格的內部標準。)
更多
推薦檢測